YAMAHA YZF R7全球狂賣!!完全展現出CP2引擎的特點~

2021年推出的R7,跌破很多國內車迷的眼鏡,竟然全球狂賣!從本質上來看,R7的直列雙缸跟DUCATI的L2雙缸,有著高度相似的引擎特性,但CP值高出太多了,應該是其狂銷的原因之一。

R7的CP2引擎慣性扭力干擾小、出力易於控制、加上操控性好、車體重量輕、車價很便宜,這些就是2021年R7橫出市場的本錢。

鼎鼎大名戰功彪炳R6的接班人,竟然是一輛雙缸車!

沒辦法,這幾年情勢的變化,讓車廠們也不得不跟著調整,也一次又一次震驚著車迷。例如Ducati放棄了招牌桁架車架、當家仿賽放棄了L2引擎,最後連引以為傲的Desmodromic氣門機構也拋棄了。現在換YAMAHA在中量級仿賽車上(註),丟掉了市售最佳高轉速600cc直四引擎,換上了直二引擎。

註:有人認為這輛R7應該是「有罩街車」,不算是「仿賽車」。R7的設計雖然來自MT-07,但也有很多更動,不單純只是MT-07裝上整流罩而已。再者,這種車統稱為Super Sport,也沒有分的那麼細,畢竟對老外來說,什麼車都可以上賽道比拼一下!

2021年,R6只剩下不能上一般道路的賽道版對外販售(法規相對寬鬆的美國市場有道路版R6可買)。中量級仿賽的市場本就比不上公升級(台灣也一堆人說買車要一步攻頂、一步到位啊!),但中量級的研發費用不會因為排氣量小一點就變少,對車廠而言實在不划算!未來不曉得能否跟600RR一樣,停產四年後再度回歸?

最大的引爆點,應該是YAMAHA啟用了「R7」這個名號。對老車迷而言,R7屬於一輛傳奇名機的型號,用在一輛直二引擎的仿賽車上,根本就是褻瀆,是YAMAHA傻了嗎?還是對於這輛車有所期許?

在這篇文章中,我用與主流媒體不同的角度,來好好看待這一輛新生的R7。

1999年限量500台發售,代號0W-02的R7,身上裝滿好料,價錢比當年剛發售、開創了公升級仿賽市場、炙手可熱的R1,還要貴上一倍!是YAMAHA當年要奪回WSBK賽事冠軍寶座的秘密武器(當時WSBK的規則,四缸車排氣量上限是750cc,所以R1不能玩)。不過征戰兩年只拿到年度亞軍,在功成名就前,YAMAHA就撤出賽事不玩了!


這樣好像對2021 R7有點不公平,畢竟現在的環境跟22年前相差太多,現在有N期環保法規、高科技執法、金融風暴、COVID-19等等關卡挑戰著車廠,道路環境、市場喜好也一直在改變,不是單純車輛動力技術上的瓶頸而已。



同樣在2021年上市的KTM RC 8C,也是採用雙缸引擎(衍生於890 Duke R),這輛車採取純賽車設定,不能在開放道路上跑。動力表現是嚇人的126匹/10.3kgm、車重140kg、價錢是更嚇人的30,999英磅,最嚇人的是....5分鐘內限量100輛全部賣光光。這輛車的表現讓大家不再小看雙缸引擎了!


排氣量比較小,設定也不是賽道取向的2021年YZF R7,葫蘆裡到底裝著什麼?讓她於2021一發表就創造了銷售佳績,並讓YAMAHA火速推出GYTR版R7!

可以正眼看我一下嗎?我的外型也是比照R1的設計理念呢,純種R系的DNA。


葫蘆裡當然是裝了MT-07那顆,叫好又叫座的CP2直二引擎。

不要看到直二引擎就想轉台,現在的直二引擎發展可不比當年哩。這邊先說明一下直二引擎,簡單用曲軸角度區分一下,直二引擎至少可以分為以下三種:

第一種是360度曲軸,兩顆活塞同上同下,所以震動是單缸引擎的兩倍,嚇人啊!不過可以用一些手段來減低震動。這種曲軸可以做到兩個汽缸等間隔(360度)點火,也是可以做到平順啦!


鼎鼎大名的運動羊代表選手:賣到翻掉的T媽媽,用的就是這種曲軸,證明直列雙缸引擎也是可以很運動的。奇葩的是T媽媽的雙缸引擎有三組汽缸,中間那組是拿來平衡震動用的,並沒有參與點火發功~

其他像是Triumph的雙缸系列、BMW在2017年前的F系列、Kawasaki W800等,也是用這種曲軸。

第二種是180度曲軸,兩顆活塞一上一下,可以抵銷大部分活塞運動的慣性,但會造成曲軸的搖動,所以還是需要平衡軸,點火為不等間隔點火,會帶有一點脈動感。台灣賣翻的YAMAHA R3、Kawasaki 雙缸忍者,用的就是這種曲軸。


第三種就是R7用的270度曲軸,換個角度看,就是相差90度(360-270=90),看到這角度,有沒有感覺到一點點的熟悉?

DUCATI的傳統招牌L2引擎,兩個汽缸的夾角就是90度啊!

沒錯,270度曲軸的CP2直二引擎,動力特性就是相近於90度夾角的V2引擎,就像R1的CP4引擎,近似90度夾角的V4引擎特性一樣。你把CP2當成是L2引擎也是可以啦,這樣看起來就高級多了!

事實上,這顆廣泛用於MT-07車系的CP2引擎可是備受好評,MT-07在歐洲也創下同級最佳銷售,賣翻了!沒辦法,歐洲人就是喜歡這種引擎的調調,YAMAHA也因而乘勝追擊,推出XSR700、Tenere700、Tracer7等車,會弄出一台R7,好像也是理所當然。

YAMAHA的CP2引擎,CP系列引擎都有著近似90度夾角V缸引擎的動力特性。而BMW的F車系,原本用的是360度曲軸,可能看到CP2賣太好了,2018年起也把F車系的引擎改為270度曲軸。BMW真的常常在follow YAMAHA哩!當初第一代S1000RR發表時,就很大方地說他們拆了R1來研究。

要瞭解更多引擎的平衡與震動問題,可以參考本網誌另外一篇文章「汽機車四行程引擎介紹5:引擎的震動與平衡」(連結)

把這CP2引擎當成是仿效DUCATI的L2引擎,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,沒有直列雙缸引擎給人的「入門感」。當然兩者動力特性只是近似而已,CP2的一階震動還是比較大,需要平衡軸來平衡;此外引擎正面(從車頭方向看去)的面積還是比正港V2、L2引擎來得大,風阻當然就大了一點,不過比起三缸、四缸引擎又小得多,會給人一種纖細感。

但CP系列引擎有一個很大的優點,是V2、L2引擎所比不上的,那就是引擎安裝的自由度,這可是嚴重影像到騎乘與操控設定啊!

以上圖DUCATI一代名機1098來說明。

第一點:V缸引擎的後汽缸是個很尷尬的存在,不僅排氣管很難走線,後汽缸的位置還會擠壓到副車架的生存空間,導致座墊位置也就只能遷就它,不是偏高就是偏後,同時引擎熱度也影響著坐墊與騎士;

第二點比較嚴重,就是V2引擎的重心偏後,L2引擎重心又更後面了,導致前輪的荷重比較輕,影響過彎性能;

第三點是引擎偏後,也擠壓到後搖臂的空間,使得後搖臂較短,影響到過彎的穩定性。


也因為這幾點,成就了DUCATI著名的「斯巴達騎乘風格」,騎姿高高在上,龍頭在比較低趴的位置,需要騎士積極地將重心往前移,來增加前輪荷重;進彎前再來個大煞車並延遲煞車到彎中,進一步維持向前的重心,增加前輪的循跡性。DUCATI賽車常常給人彎道性能稍弱,但靠著直線加速的暴力扳回一城,主要就是這些因素的影響。


這並不是缺點,而是DUCATI獨有的魅力,可以讓騎士進一步磨練自己的技術,不像日本車那般好騎好上手,少了一點個性,只是這種斯巴達魅力對新手不太友善,增加入門的門檻。

在賽事中,這種設定需要車手積極、努力、用力地投入,偶而車子或車手狀況差了一點,那就慘了,尤其現在各車廠實力差距小,競爭激烈,差一點就差好幾個排位哩。也因此DUCATI在最新Panigale V4上,就默默地把L4的汽缸往後轉了一下,讓重心可以前移一點,並將一點空間讓位給懸吊系統。

這台Panigale拋開很多DUCATI的傳統,有很多創新的思維成就了更高的性能,創造新的DUCATI魅力。

DUCATI Panigale V4,大家可以跟上面的1198比較一下,引擎安裝位置的改變。

R7也是要創造這種新的魅力吧!這顆CP2引擎在設計之初,就著重加速性,3000rpm的轉速就可以輸出40 lbs/ft的扭力,R6輸出同等的扭力要9000rpm的轉速,在一般道路中R7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,畢竟誰沒事在台三線上一路9000轉啊!。CP2引擎設計的非常緊緻,讓車體重心盡量往前,同時在短軸距的狀況下,還能擁有較長的後搖臂,同時兼顧靈活的動態與穩定的操控。

目前還沒有R7的引擎出力曲線圖,這邊先用相同引擎與調教的MT-07,過去測試的數據來比較一下:(實線代表扭力,虛線代表馬力)


MT-07與R6引擎輸出的比較,可以看出MT-07扭力狂勝、R6則是馬力狂勝,但R6超高轉速的設定,幾乎在9000轉以後才拉開馬力差距,時速可以拉到200公里以上。如果你是高手,可以時時保持轉速在9000轉以上,R6當然是一輛利器,但在一般道路常用轉速下,R7反而有更好的發揮,也符合其一般道路仿賽車的設定。


與Honda CBR650R比較。這顆直列四缸引擎也是著重低轉速扭力的發揮,但與雙缸的MT-07相比,四缸的低轉扭力還是差了一截,但在四缸擅長的馬力方面,於6500轉後狂打MT-07。


註:第一代稱為CB650F(無罩)與CBR650F(有罩),2019才改為CB650R(無罩)與CBR650R(有罩)。CBR650R是Honda街跑車名機CB600F Honet的後代(註),開發團隊認為在一般道路上,追求高馬力沒啥意義,扭力才是樂趣所在,才會搞一台低扭強的四缸引擎。

當時YAMAHA陣營對上Honet的選手是FZ6,再來是XJ6,也是把低轉扭力一直加大,但四缸低轉扭力也有個極限,後來乾脆由雙缸的MT-07接手。這也看出整個市場的走向:道路用車終止了馬力競賽,朝著低轉扭力發揮,馬力競賽就由各廠技術與精神指標,有參與WSBK的公升級仿賽去玩就好了。

MT-07與Tenere 700的比較,雖然同是CP2引擎,但Tenere的版本為了對應純種越野車的設定,而有不一樣的設計,甚至還多了一根平衡軸。


R7不是使用仿賽車標配的鋁合金環抱式車架,而是採用MT-07特立獨行的鋼管車架。關於機車車架可以參考我另外一篇文章。MT-07這個車架重點在於輕量化,充分利用引擎做為結構的一部份,縮減了車架的尺寸與重量。

R7的後避震器一端是固定在變速箱上,而不是車架上,讓車架結構得以縮減,又不減損車體強度。DUCATI的1199也是這種設計,不同的是1199是將避震器固定在汽缸上,R7固定在變速箱。!
MT-07與R7使用的車架

這樣的引擎與車架搭配,讓R7的濕重只有188kg,比R6還輕上兩公斤。R7的扭力比較大而且爆發轉速低了6000rpm,車重又較輕的狀況下,在一般道路上R7與R6的較量,真的很難預測誰輸誰贏,畢竟一般道路上幾乎不可能拉極速,而是不斷地加減速,極速是看馬力,加速可是看扭力啊,去北宜看看,有幾輛仿賽可以跑贏KTM。

但上了賽道馬力也很重要,因此YAMAHA還是保留了R6賽道版,保留了這一絲600cc直列四缸仿賽的香火,提供給去麗寶鍛鍊的高手。


R7令人質疑的另一點,就是沒啥電控!不過說真的,以她的輸出,也不太需要電控就是了。

在公升級馬力超過180匹的時候時,電控就慢慢興起了,有一波聲浪在批評這個現象,畢竟180匹馬兒已經超過一般人駕馭的能力了,在道路上更是如此,因而需要電控來拉人一把救人一命。R7的動力水準可以說是退回那個比拼馬力的年代之前,著重的是最基本的駕馭樂趣吧!


畢竟R系的DNA,就是友善的操控性,這特性從30幾年前的FZR750、YZF1000R,到現在的R1、R6一脈傳承。


MT-07的評價不錯,也有廠商推出改套,改成全罩仿賽式樣來下場比拼,可見其性能不俗。R7據此將MT-07改成正港的仿賽車,也可期待她在道路上的性能表現。不要因為沒了R6這中量級四缸的香火,或者用了老大哥R7的名諱,就用異樣的眼光看待2021新生的R7,我覺得新R7可是對應現今市場潮流的一台好車,價格又便宜,算是YAMAHA的一記妙招啊!

這輛R7實力也是不差,就別糾結在「R」字正統性上了,反正隔壁棚也有中量級雙缸車叫Ninja啊!

至於未來R6會不會像CBR600RR一樣再度回歸,誰也說不準,不過依現在的局勢,中量級四缸車要復出難度很高。畢竟下一代車款要嘛馬力比上一代強、要嘛電控要更多、不然零件更高檔,但是價錢不能差太多,這難度太高了!看看今年600RR重出江湖,馬力只是硬擠了1匹出來,就知道這難度有多高啦!真是辛苦了Honda。

看看各廠的動向,中量級的天下暫時會由雙缸車主宰,Aprilia RS660的橫空出世,BMW也加強了F車系,雙缸市場是前所未有的熱鬧哩!


2021年中,YAMAHA火速推出了GYTR原廠認證競技套件來加持R7,讓火熱的銷售狀況再來衝一波!部件內容請參考本網誌另外一篇文章「賽道專用好料上身,YAMAHA YZF-R7 GYTR」。

2022年推出YAMAHA WorldGP參賽60週年紀念塗裝,經典紅方格塗裝上身。

一同推出WorldGP參賽60週年塗裝的YZF-R家族兄弟,由左至右為R1、R7、R3、R125,R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這四名哩~(再見了R6~泣~~)

關於YAMAHA週年慶塗裝的由來與規則,可以參閱本網誌另外一篇說明「2022 YAMAHA參加世界大獎賽60週年紀念塗裝之R1,R7,R3,R125,順便搞懂YAMAHA的週年慶配色邏輯!」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引擎的冷卻方式:氣冷、油冷與水冷

納智捷車機安裝使用Apple Carplay (U5、U6、S3、S5之12吋螢幕第一版軟體車型)

汽機車四行程引擎介紹1:基本原理與架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