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寫中量級街車面貌的YAMAHA FZ6(1):車型發展與規格配備介紹
YAMAHA FZ6以其合宜的售價、漂亮的鋁合金車架、燃油噴射系統、適合臺灣道路的性能,與HONDA CB400SF稱霸臺灣重車開放初期的市場,當時的入手價「新台幣26.8萬」,竟然跟當時美國市場的零售價「美金7900元」差不了多少(疑~不是說台灣稅金很重,導致車價都要貴一倍嗎?!),也比當時的CB400SF便宜兩萬,堪稱CP值爆表(註)。現在同價位只能買到300~500cc級距的車。
註:當時台灣「同價位」的車款是HONDA CB400 SuperFour,但兩者是不同級別的車輛。下面簡介一下兩者的差異:
★FZ:26.8萬 / CB:28.8萬
★FZ:600cc / CB:400cc
★FZ:噴射供油 / CB:化油器供油
★FZ:鋁合金車架/ CB:鋼管搖籃式車架
★FZ:180大尾輪 / CB:160小尾輪
★FZ:液晶儀錶 / CB:指針儀錶
雖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但單就CP值而言,FZ6是當時台灣車市中最高的,甚至是到現在為止都是最高的。
在這邊以多年車主的身份,說說這輛車的身世,同時也分享一下養這台車的經驗,一些保養與維修的經驗。
一、車系起源
FZ6的遠祖,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FZ250 Phazer,這輛同時也是YAMAHA第一款採用直列四缸引擎的車款,45ps/14500rpm、24.5N-m/11500rpm的超高轉速引擎設定,有著接近時下當道的二行程引擎出力表現,因而創下了不錯的銷售記錄。250四行程的市場雖然是由Suzuki GS250所開創,帶起風潮的卻是Yamaha FZ250 Phazer。
1986年版本的FZ250 Phazer,後煞車改為碟煞。之後由FZ250 Phazer所衍生的FZR 250,則是奪得了1987年的銷售冠軍。FZ250 Phazer在生產兩年後即停產,250級別正式交棒給熱賣的FZR,1989年更推出仿賽車款FZR250R,開啟了250的輝煌年代。
沈寂了12年之後,1997年再度推出FZ400 Fazer。
1998年,第一代600cc的Fazer:FZS600 Fazer登場啦!雙子星卡鉗也上身了!
1997年的巴黎車展,YAMAHA推出一款震撼歐洲市場、以成為「中量級全功能車新標竿」為目標的新車:FZS600 Fazer。
90年代末期是個追求極速的年代,不上不下的中量級街車市場處境很尷尬,車款不多,車輛也處處可見實用性與性能兩相折衷的設計。例如當時歐洲市場的中量級車輛代表作:Suzuki GSF 600 Bandit,採用傳統的空冷引擎,在性能面則是追求穩定性大於運動性。
Suzuki GSF600S Bandit
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,YAMAHA當時的舉動可謂相當地創新。在繼97年上市的FZ 400 Fazer之後,推出了FZS600 Fazer。
FZS600採用跑車YZF600R ThunderCat的599cc引擎,並調教成適合街道使用的輸出曲線,提供95匹的馬力與每小時232公里的極速。充足的引擎動力之外,採用鋁合金後搖臂,與當時R1同級的煞車系統,創造一個比運動車款舒適,但又富有運動性的騎乘感。
YAMAHA YZF600R Thundercat,R6的前輩。
Fazer的發展目標在於成為全功能車,長途騎乘的考量也是重點。為此,Fazer擁有18公升的油箱、抵擋風壓的風鏡,照明效果優良的雙大燈,這融合性能與實用性的概念,開創了現在所謂「街跑車」的級距。
2000年款,油箱容量加大兩公升、儀表多了數位時鐘、前叉多了預載調整的功能。並增加金黑與紅黑兩種雙色調囂張塗裝。
2002年款,整流罩跟隨2001年推出的FZS1000,做出新的設計,同時改善了之前為人詬病的大燈性能,油箱容量也再次加大兩公升,總容量達到22公升!!!
2003年的電影「追殺比爾」(Kill Bill),FZS600 Fazer也軋上一腳,擔任石井御蓮(O-Ren Ishii)的護衛車隊一職。原來YAMAHA運動街車扛霸子MT09的暗黑風格,是源自於此啊!(補充:鄔瑪·舒曼騎的是Kawasaki ZZR250)
總計1998年至2002年,第一代的FZS600 Fazer創造了83,000量的銷售佳績,同時Fazer的研發概念也逐漸被其他車廠所重視,致使許多同級車款紛紛問世。
二、設計重點
2004年Fazer大改款,這一輛並不是舊款的改良升級版,而是一輛全新設計的新車款。同時突破Fazer的傳統,增加無罩的NK車型。型號變更為FZ6 Fazer(半罩版,又名FZ6S)與FZ6(NK版,又名FZ6N)。
為了甩開競爭對手,建立更大的產品優勢,同時保有當初Fazer的初衷,久保裕(Yutaka Kubo)領軍的企畫小組,在計畫之初,特地立下五個設計目標:
1.加強中轉速域的性能,以符合街道使用的需求
1-1.採用YZF-R6的引擎系統
沿用R6陶瓷汽缸,但進氣盒容量改小至6.3公升,並使用舊Fazer的凸輪軸、氣門與氣門彈簧設定,同時修改最終減速比,讓中轉速域輸出更飽滿(跟R6比啦)。
1-2.領先採用電子噴射供油系統
使用32bit引擎管理電腦,並簡化感應器數量,僅使用曲軸位置、進氣壓力、進氣溫度、冷卻水溫與油門位置感應器。
感應器少代表著好維修,可以提高妥善率,成本也較低。之前我碰過一輛引擎出問題的公升級大車,就一直忙著拆車、抱著電錶量測調整那一堆感應器,然候把車組回去試騎,再拆車調整除錯,這過程不曉得重複了多少次,都感覺車會被越修越糟!
這時深深感覺我的FZ6設計的好好啊!
R6這款引擎就是YAMAHA的Genesis引擎系列的一員,是YAMAHA旗下仿賽車與運動車款使用的引擎。Genesis引擎有著前傾的汽缸、變速箱上移的緊湊本體,有著體積小、重心集中的優點,除了可以縮小車體外,最大的好處是安裝的自由度:可以讓出很多空間給車架與懸吊系統,做出最好的重心與懸吊配置。下面提到的「增加穩定性的長後搖臂」就是引擎小所得到的好處。
我用紅點約略標示了三個點,就是這顆引擎的三軸位置:曲軸、變速箱輸入軸與輸出軸。一般車款,例如前一代FZ600,這三點是一直線,R1、R6的Genesis引擎,三點就是像上圖,因為變速箱上移,三點成了一個三角形,使得引擎長度縮短,把空間讓給了後搖臂,讓FZ6有著超長的後搖臂,如此能增加穩定性,並連帶使得座墊與龍頭的距離拉近,讓騎士覺得車子有小巧的感覺,這是從R1初代機就延續下來的設計。
2-1.輕量高剛性車架
YAMAHA的鑄造技術一直很強,在FZ6上採用YAMAHA最新專利的CF(Controled Filling ally die-casting Technology)「電腦控制注模技術」製造的車架,可以製作輕量、高剛性與形狀複雜的車架。新車架沒有焊接點,直接鑄造出左右兩件車架後,以螺絲結合成完整車架。
2-2.增加後輪牽引力與穩定性
透過改變扭力曲線與齒輪比,讓後輪的牽引力更好控制。另外使用了超長的後搖臂,比上一代足足多了73.5mm,大大增加了穩定性,在台灣的爛路上特別受用!
2-3.最佳化重量分布
前後輪比重51/49、增長70mm的後搖臂與增加10mm行程的後避震,讓行車更為穩定。為了配重,FZ6將電池配置到油箱前方,維修時會比較麻煩!不過改裝拉線會比較快。
2-4.重視穩定性的底盤設定.
前避震採用與Fazer1000相同的的43mm正立式前叉(舊款為41mm),前叉寬度因此由190mm增加至210mm,前叉行程同樣是130mm。前懸吊不可調,後懸吊只能調預載。
軸距增長了23mm至1440mm,前傾角由24度增至25度,拖曳距則延伸了9mm至97.5mm,增加行駛的穩定性。
原廠的目標是以兼顧市區的輕鬆舒適與山道的運動感受為出發,莫約是以70公里左右的山道過彎速度來做設定。
後搖臂的造型雖然有點陽春,但完全不影響其實用性與性能。騎了幾年之後,我覺得後搖臂雖然不中看,但還蠻好洗車的,符合我爛路來爛路去的使用習慣!
3-1回轉半徑小
左右舵角增加為35度,最小轉彎半徑2.8公尺,讓市區騎乘更為輕鬆。
3-2提升騎乘位置自由度
受惠於體積縮小的引擎,使得座墊得以前移8mm,提供更大的騎乘自由度,並可讓騎士有車體小巧的感覺。
輕盈的操控與偏軟的懸吊設定,適合歐洲的石板街道,剛好在台灣也很受用的。為了配合軟性的懸吊,並提供容易操作的手感,前煞車「降級」為單向雙活塞卡鉗,雖然煞車手感不如對四卡鉗犀利,但在最大制動力不變的狀況下,單向雙活塞卡鉗在煞車初期比較軟的反應,比較符合整輛車子的設定。
騎乘自由度大,不代表前後座都很舒服。600c.c.等級的運動街車,不要指望後座有多舒服,我目前只坐過一輛後座尚可的車:Honda CBF600,不過這輛車在台灣的數量,屈指可數。想要後座舒服的車款,請直上公升級的車。
由日本最大設計集團GK Design的子公司GK Dynamics所操刀設計,融合當代歐洲車款線條、全液晶的儀表、加上少見的漂亮車架線條,FZ6的造型真的很不錯。如果後搖臂線條再優一點會更完美!
YAMAHA車子的造型一向很讚,拿過不少的工業設計大獎!也是第一家獲得義大利米蘭車展「年度最美機車」殊榮的日本車廠(2001年,得獎的是第三代R1)。
當時FZ6相當罕見地配備全液晶儀錶,也算是顛覆市場的配備之一。雖然當時市場接受度不高,小改款後改為FZ1使用的指針轉速錶加小液晶顯示幕。看看現在的車很多都配備顯示器儀錶,就知道當時FZ6是走在時代尖端滴!
我用紅點約略標示了三個點,就是這顆引擎的三軸位置:曲軸、變速箱輸入軸與輸出軸。一般車款,例如前一代FZ600,這三點是一直線,R1、R6的Genesis引擎,三點就是像上圖,因為變速箱上移,三點成了一個三角形,使得引擎長度縮短,把空間讓給了後搖臂,讓FZ6有著超長的後搖臂,如此能增加穩定性,並連帶使得座墊與龍頭的距離拉近,讓騎士覺得車子有小巧的感覺,這是從R1初代機就延續下來的設計。
2.提升攻彎性能,創造騎乘樂趣
2-1.輕量高剛性車架
YAMAHA的鑄造技術一直很強,在FZ6上採用YAMAHA最新專利的CF(Controled Filling ally die-casting Technology)「電腦控制注模技術」製造的車架,可以製作輕量、高剛性與形狀複雜的車架。新車架沒有焊接點,直接鑄造出左右兩件車架後,以螺絲結合成完整車架。
2-2.增加後輪牽引力與穩定性
透過改變扭力曲線與齒輪比,讓後輪的牽引力更好控制。另外使用了超長的後搖臂,比上一代足足多了73.5mm,大大增加了穩定性,在台灣的爛路上特別受用!
2-3.最佳化重量分布
前後輪比重51/49、增長70mm的後搖臂與增加10mm行程的後避震,讓行車更為穩定。為了配重,FZ6將電池配置到油箱前方,維修時會比較麻煩!不過改裝拉線會比較快。
2-4.重視穩定性的底盤設定.
前避震採用與Fazer1000相同的的43mm正立式前叉(舊款為41mm),前叉寬度因此由190mm增加至210mm,前叉行程同樣是130mm。前懸吊不可調,後懸吊只能調預載。
軸距增長了23mm至1440mm,前傾角由24度增至25度,拖曳距則延伸了9mm至97.5mm,增加行駛的穩定性。
原廠的目標是以兼顧市區的輕鬆舒適與山道的運動感受為出發,莫約是以70公里左右的山道過彎速度來做設定。
後搖臂的造型雖然有點陽春,但完全不影響其實用性與性能。騎了幾年之後,我覺得後搖臂雖然不中看,但還蠻好洗車的,符合我爛路來爛路去的使用習慣!
3.感覺像是400cc等級的輕盈操控,無論在市區或是長途騎乘,都能輕鬆遊走。
3-1回轉半徑小
左右舵角增加為35度,最小轉彎半徑2.8公尺,讓市區騎乘更為輕鬆。
3-2提升騎乘位置自由度
受惠於體積縮小的引擎,使得座墊得以前移8mm,提供更大的騎乘自由度,並可讓騎士有車體小巧的感覺。
輕盈的操控與偏軟的懸吊設定,適合歐洲的石板街道,剛好在台灣也很受用的。為了配合軟性的懸吊,並提供容易操作的手感,前煞車「降級」為單向雙活塞卡鉗,雖然煞車手感不如對四卡鉗犀利,但在最大制動力不變的狀況下,單向雙活塞卡鉗在煞車初期比較軟的反應,比較符合整輛車子的設定。
騎乘自由度大,不代表前後座都很舒服。600c.c.等級的運動街車,不要指望後座有多舒服,我目前只坐過一輛後座尚可的車:Honda CBF600,不過這輛車在台灣的數量,屈指可數。想要後座舒服的車款,請直上公升級的車。
4.時尚感的造型
由日本最大設計集團GK Design的子公司GK Dynamics所操刀設計,融合當代歐洲車款線條、全液晶的儀表、加上少見的漂亮車架線條,FZ6的造型真的很不錯。如果後搖臂線條再優一點會更完美!
YAMAHA車子的造型一向很讚,拿過不少的工業設計大獎!也是第一家獲得義大利米蘭車展「年度最美機車」殊榮的日本車廠(2001年,得獎的是第三代R1)。
當時FZ6相當罕見地配備全液晶儀錶,也算是顛覆市場的配備之一。雖然當時市場接受度不高,小改款後改為FZ1使用的指針轉速錶加小液晶顯示幕。看看現在的車很多都配備顯示器儀錶,就知道當時FZ6是走在時代尖端滴!
5. 更環保的設計
符合環保規範的排氣系統,而且這排氣管漂亮的外觀,實際上是防燙蓋,驗車時可以直接過關。不過這防燙蓋的材質雖然是塑膠,但表面有電鍍,被後輪噴飛的石頭打久了,也是會生鏽滴!4合2合1,內含觸媒轉換器與防燙蓋的排氣管,經過YAMAHA音響部門的調教,在符合環保規範的狀況之下,還保有一定的重車音浪,但不要期待她有低沉囂張的聲量,FZ6的排氣管真的很安靜!
有人會擔心這樣的排氣管設計,後座會不會很燙?!以我的經驗,後座表面只有一點溫溫的,後座坐起來沒什麼感覺,真正燙的是後燈與座墊下的置物空間。
05年小修正,跟04年款的差別,只在於前腳踏的擋版,也改掉了TPS容易故障的老問題。
我的寶貝嘿美,就是05年款
06年款引擎與車架的塗裝,改為時下流行的啞黑色。
2006年還特別推出引擎出力閹割版,馬力只剩78匹。不過閹割的手法很簡單,只是引擎油門處有一小塊鐵片,擋住油門不要繼續往下轉,所以只要把鐵片扳開就可以恢復神勇嚕!
同時,頭號對手SUZUKI為了抵抗狂銷的FZ6,推出了完全以FZ6為假想敵的GSR600。YAMAHA為了捍衛疆土,隔年推出了FZ6第二代的小改款車型。
Suzuki GSR600,也是移植當家仿賽阿魯600的動力系統,用上對四卡鉗與造型比較優的後搖臂(後搖臂看起來很粗壯,但實際上比較薄)。
FZ6 Spec II 小改款車型。
主要的更動有:1.引擎修改,油門反應更細緻
2.後搖臂與調鏈器修改
3.前叉修改、前卡鉗換成雙子星對向四活塞卡鉗,前土除修改
4.座墊皮面換成防滑材質
5.後腳踏修改成可拆式
6.流用FZ1的指針與數位顯示儀表板
7.S版車頭整流罩修改
3.前叉修改、前卡鉗換成雙子星對向四活塞卡鉗,前土除修改
4.座墊皮面換成防滑材質
5.後腳踏修改成可拆式
6.流用FZ1的指針與數位顯示儀表板
7.S版車頭整流罩修改
8.N版的喇叭,由左邊換到右邊
FZ6 Spec II副水箱移至引擎前方(本來在引擎後方),後煞車的油壺則改到原本副水箱的位置,車頭整流罩也修改,讓保養維修更方便。
FZ6 Spec II副水箱移至引擎前方(本來在引擎後方),後煞車的油壺則改到原本副水箱的位置,車頭整流罩也修改,讓保養維修更方便。
以我騎乘的感覺來說,GSR的操控性比較優一點,FZ6則是能兼顧多種需求,蠻符合其多功能車的設定初衷。
第二代的FZ6 Fazer,超越了FZS600 Fazer的銷售佳績,達到每年三萬輛的規模。在明確的產品計畫下,FZ6提供了適當的性能、超值的配備、合宜的售價與廣泛的使用性,使得這款車不僅在歐陸能見度很高,在台灣更因為C/P值高,又剛好跨過550cc的紅牌車門檻,讓FZ6擠下CB400,榮登菜市場車第一名的寶座!問世十幾年後,在歐陸仍然有不少的支持者。
我在巴黎街頭,常常可以看到FZ6的身影。誰說先進國家的機車不多?是不像我們那麼誇張,但法國機車的數量也是不少。
第二代的FZ6 Fazer,超越了FZS600 Fazer的銷售佳績,達到每年三萬輛的規模。在明確的產品計畫下,FZ6提供了適當的性能、超值的配備、合宜的售價與廣泛的使用性,使得這款車不僅在歐陸能見度很高,在台灣更因為C/P值高,又剛好跨過550cc的紅牌車門檻,讓FZ6擠下CB400,榮登菜市場車第一名的寶座!問世十幾年後,在歐陸仍然有不少的支持者。
我在巴黎街頭,常常可以看到FZ6的身影。誰說先進國家的機車不多?是不像我們那麼誇張,但法國機車的數量也是不少。
我的FZ6從2006年一路騎到現在,有關我的騎乘與保養心得,可以參考下一篇文章 「改寫中量級街車面貌的YAMAHA FZ6(2):16年車主長期心得報告」。
後FZ6時代
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,要通過廢氣排放標準,引擎出力很難維持原本的水準,偏偏改款後的車,馬力扭力一定要變大,不然一定會引起非議(例如有名的Honda 85匹之亂)。這讓600cc級四缸引擎逐漸式微,市場上各廠家要嘛把四缸引擎直接提升排氣量到650cc或750cc等級,不然就是以低轉扭力較佳的二、三缸引擎取代之。
FZ6就在這樣的潮流之下,於2009年退出了舞台,由FZ8接續Fazer的名號;由XJ6接續這顆600cc引擎;由MT07承接中排氣量街跑車的舞台(北美市場稱為FZ-07,延續FZ名號)。
FZ6的引擎再經過修改後,用到了XJ6這個車系上。這個車系更強調低速時與市區街道的操控感,因此馬力變小就不會變成焦點,而且在常用速度下的表現真的很不錯。值得注意的是,XJ6的車架與後搖臂都更改為鋼鐵材質,還用上YAMAHA首次採用的「隱藏式」排氣管。(2009~2016)
FZ6就在這樣的潮流之下,於2009年退出了舞台,由FZ8接續Fazer的名號;由XJ6接續這顆600cc引擎;由MT07承接中排氣量街跑車的舞台(北美市場稱為FZ-07,延續FZ名號)。
至於Fazer這個名字則是由FZ8繼續傳承下去。
YAMAHA運動型街車的名號則是由雙缸的MT07跟三缸的MT09這兩兄弟攜手承接,中量級運動車款新代表MT07(FZ07),還演化出多功能車的Tracer、復古車XSR、仿賽車R7版本。
YAMAHA YZF R7。以往街跑車都是由同級仿賽車修改而來,R7一改常規,是由街跑車MT07發展而來的仿賽車!
繼FZ6停產之後,大哥FZ1也在2015年停產,由MT-09承接大型街跑車的擔子(北美市場稱為FZ-09)!
繼FZ6停產之後,大哥FZ1也在2015年停產,由MT-09承接大型街跑車的擔子(北美市場稱為FZ-09)!
4
MT09的CP3引擎,與MT07的CP2引擎,都是好評不斷的引擎,MT07還奪得歐洲同級最佳銷售!這兩顆CP引擎有著十字曲軸的概念(但不是用十字曲軸喔!只有R1的CP4引擎是用十字曲軸),少了很多引擎曲軸運作時的震動,讓騎士清楚掌握引擎脈動,是很有騎乘樂趣的車輛!
以下是本網誌中關於FZ6,與上面文章中提到車款的介紹文章,提供參考:
FZ6基本規格資料
動力系統
引擎形式:直列四缸,DOHC 16氣門四行程引擎
排氣量:600c.c.
缸徑X衝程:65.5mm X 44.5mm
壓縮比:12.2:1
最高馬力:99.4 ps / 12,000rpm
最高扭力:6.4 kgm / 10,000rpm
檔位:國際6檔
噴射供油系統:36mm
機油容量:3.4公升
車架尺寸
車架形式:鋁合金雙翼梁車架
車長:2,095mm
車寬:750mm
車高:1,215mm
前傾角:25度
拖曳距:97.5mm
軸距:1440mm
後搖臂長度:590mm
最低離地距:130mm
座高:795mm
乾重:FZ6N:180 kg / FZ6S:187 kg
油箱容量:19.4公升(含預備油3.4公升)
前後輪荷重比:51 / 49
懸吊煞車
前懸吊:43mm正立式不可調,130mm行程
後懸吊:單槍 預載可調,130mm行程
前輪尺寸:120/70 ZR 17 ( 58W )
後輪尺寸:180/55 ZR 17 ( 73W )
前煞車:單向雙活塞卡鉗 / 298mm浮動式碟盤 X 2
後煞車:單向單活塞卡鉗 / 245mm固定式碟盤 X 1
◎本文初稿於2010 / 01 / 11,於2021年增修資料。
我也是FZ6-S2的車主,謝謝您分享他完整的身世。
回覆刪除好好善待FZ6,中小排氣量四缸車已經快絕種了!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