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投 普濟寺~北投溫泉守護寺


普濟寺為台北市定古蹟,位於北投溪谷的上方、地熱谷旁邊,大部分的溫泉飯店與景點都在普濟寺的腳下,很適合作為旅程的中點。

普濟寺隱藏在溫泉路邊,只要走個一分鐘的山路,就可以離開塵囂,進入寺內。
這石階是北投人很熟悉的唭哩岸石所建。

寺中許多小角落都有著有趣的設計。

普濟寺是座古樸的小寺院,是台灣極少數保持宗教使用的日式佛寺。在北投溫泉開發之初,由鐵道部的員工募資建成,因此落成年代跟新北投支線差不多。不過現有建築是在1934年改建而成。

院內有紀念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翁的「村上鐵道翁石碑」,由日本前鐵道部長下村宏撰文,鐵道部工務課職員江原節郎所建,於1934年立碑,紀念其對開發北投溫泉的貢獻。他建立了北投溫泉管路、新北投支線鐵路,奠定北投溫泉發展的基礎。


普濟寺在日治時代名為「鐵真院」,是取自村上彰一的諡號 。民國38年,改名為普濟寺。此匾額為于右任所題,北投留有不少于大師的歷史足跡哩。

普濟寺供奉「湯守觀音」,鑲嵌在壁面之上,在其前方為千手觀音像。最前方的供桌上則是供奉彌勒菩薩。

寺內為墊高的榻榻米地板,帶著濃濃的日式風格。在脫離日本統治後,加上了其他派別的擺設,現在已經不是原本禪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的配置了。不過那個年代很多日本遺跡都被抹滅掉,普濟寺可以保留大致的樣貌,已屬不易。

建築主要以檜木作為結構,牆壁為編竹夾泥牆。這邊可以看到牆面橫木上有著日本寺廟常見的六葉裝飾。

沒有被油漆覆蓋的六葉特寫,上面有著細緻的紋路。

這個鍾形的窗戶叫做火燈窗,也是日本寺廟特有的。

花頭窗。

寺門為四片拉門,門上有如意裝飾。跟一般台灣廟宇的推門完全不同,也因為是拉門,門旁就沒有我們熟悉的廟宇裝飾構造物:石鼓或石獅。

門外也多了一塊屋簷,這也是日式寺廟建築才有的設計,稱為向拝(こうはい、ごはい)。

戧脊鬼瓦(おにがわら)上有鐵真院的圓形徽紋,鬼瓦旁邊還放了隻象徵長壽的烏龜!

為了配合向拝屋頂的形狀,橫梁做成了彎曲狀,稱為「海老虹梁」。海老就是日文的「蝦子」,蝦子跟彩虹都是彎彎的,以此來形容橫梁的形狀。海老虹梁上方為一層的斗拱,斗拱上也有一片雕刻成雲朵狀的構造物,稱為「手挟」。

橫梁突出柱子的部分,稱為象鼻。

整個向拝的構造與中式結構略有不同,在台灣非常少見。

屋頂正脊上的鬼瓦也有著鐵真院的徽紋。破風下方有著六葉與三花懸魚(三ツ花懸魚)(みつばなげぎょ),雕刻非常精美。

1931年開始供奉的「子安地藏菩薩」,為小孩與長壽的守護神,是日本地藏王菩薩的化身之一。亭上的匾額「慈航普渡」,為黨國大老葉公超所題。此處融合了中式與日式風格,是有一點小小的衝突感。

在庭院邊緣角落,有一處遺跡,是昔日供奉千手觀音之處,現千手觀音已遷入寺內供奉。

寺旁清幽的小廣場,很適合在這邊休息沉思啊!

普濟寺裡有盛開的茶花、龍柏與老樟樹!

普濟寺(鐵真院)的沿革:

當地人一直希望能有庇佑北投繁榮發展的守護神,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「天狗庵」(現址為加賀屋)老闆平田源吾,為此一直在各個官方機構間奔走,但一直沒有得到官方允諾,後來找上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,才得到其協助。平田源吾從書中找到觀音像,於西元1905年雕刻完成並舉行開光大點。

原本此觀音菩薩並無尊稱,後於臨時安座宴會上,大夥提議要命名才好,於是陸續提出以地方特色「溫泉」與「北投溪谷瀑布」發想的名字,如「湯瀧觀音」、「北投觀音」、「瀧瀕觀音」、「礦谷觀音」、「溫泉觀音」、「湯谷觀音」等名,最後由村上彰一取名的「湯守觀音」獲得大家認同,以「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」來命名安奉。

1905年湯守觀音堂與佛像開光典禮。平田源吾找上臺北掘內商會的主人掘內桂光風,建立了湯守觀音堂,位置在今北投圖書館旁的噴水池邊。

而後觀音堂遷移數次,最後由鐵道部集資,於1915年12月開工興建「鐵真院」,1916年1月完工,將「湯守觀音」遷移供奉於此。

1934年改建,始成現今樣貌。

1998年列台北市定古蹟。

1999年921大地震受損。

2001年修復完成,迄今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引擎的冷卻方式:氣冷、油冷與水冷

納智捷車機安裝使用Apple Carplay (U5、U6、S3、S5之12吋螢幕第一版軟體車型)

汽機車四行程引擎介紹1:基本原理與架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