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簡Bobber ~ Star Bolt ( YAMAHA XV950 / R )

這輛Bolt的爸爸是2010年上市的XVS950。今年廠方將其換上一個新車架,修改供油程式、進氣與排氣系統、大幅簡化配備瘦身了33公斤,將之從美式Cruiser變身為一輛Bobber。
美國Star廠方(YAMAHA在美國成立的獨立公司)與很多媒體,一直拿Bolt與Harley-Davidson XL883N (Iron883)做比較,很多網友也為此打了很多筆戰。

XL 883N
883成名的早,是一輛經典車款,Bolt這後輩的命運,注定了要與XL883來PK一下。
但這評比對我而言沒啥意義,兩輛車都很美,一輛是經典Bobber,一輛是現代Bobber,我都很喜歡。因此我這篇所注重的是Bobber,並不是品牌印象。

這輛大改的883N是我最愛的一輛Bobber,已經改到快要看不出原型車是啥車種了。
這輛車出自以前的同事小葉,純手工打造,在國際車界也很知名,算是台灣的驕傲啦!
(小葉的工作室Rough Crafts,網址:http://blog.roughcrafts.com/)
所謂的Bobber風格,源自於二次大戰後。當時的參戰退伍軍人受到他們在歐陸騎過的輕量歐洲機車的啟發,因而把退役的美軍機車上一堆不必要裝備拆除,目的只是單純的減輕重量與降低維護成本。


看看Bolt與前身XVS950的照片,就知道Bolt拆的有多徹底了!連油箱上的廠徽都不見哩。
也因為只是拆零件,拿著「浮濫打」與「羅賴吧」就可以搞定,因此Bobber不用勞煩車廠與改裝廠,通常車主自己就可以搞定了。
這六十年來,Bobber已經從車主自己把車體拆光光,演變成一種「極簡」風格,甚至吸引廠商量產,如Harley-Davidson的XL 883N(Iron)、48,就是Bobber的代表。
當然,改裝廠也有Bobber,像上面介紹的Rough Crafts,拆了一堆零件,也切了鈑件,剩下的零件則是手工雕琢,連油箱都是手工打造的。這已經跳脫Bomber的原始初衷,算是隨著時代所演化的Bobber吧!當然,你也可以說那輛車是Old School風格,或是Bobber加上Old School,無所謂,車子漂亮、能彰顯車主性格就好了。
那Bomber與最為著名的Chopper要怎麼分辨咧!?
Bomber主要是「極簡」兩個字,使用原廠車架,前叉也維持一般長度,不用鍍鉻零件(大概只剩燈具有鍍鉻了),幾乎沒有裝飾品;
Chopper則多會在車架上面下文章,前叉也常會拉長並增加角度,當然閃亮亮的裝飾品是不可少的。
但現在Bobber也愈搞愈華麗,所以一般都是用「減去法」來分Bobber與Chopper,例如沒有大角度前叉、改裝車架...等,就是Bobber。

Bobber代表之一:Harley-Davidson XL1200X,別名48

Bobber進化代表:Harley-Davidson XL1200V,別名72。傳統Bobber混合著70年代華麗風格Chopper。
這兩輛是兄弟車,引擎車架相同,但個別演繹出兩種不同的Bobber量產車風格。
(背景音樂曲名:Ride On,演唱:Gooding)
看官方影片可以揣摩出原廠想要傳達的車主生活形態,與一般印象中的哈雷風格是完全不同的;
最後面的幾個英文...Less is More, Much More. 表明Bolt是走極簡的Bobber風格
More Attitude, More Performance, More You. 完全是在揶揄哈雷。

R版的Bolt,真的跟Harley-Davidson XL883N很像,但又多了日本人的細膩味道。
不過掛氣瓶後避震跟那一堆排氣管防燙蓋實在有點礙眼。防燙蓋還是Harley-Davidson處理的比較漂亮。

源自XVS950的引擎,規格是SOHC 2V,在性能上當然完勝XL883。
當然也有人說少了氣門挺桿,就不對味了。

這顆引擎的精緻度很高,果然是日本人的作品,應該不會出現汽缸漏油等鳥事才對。

現代極簡風格的空氣濾清器。把車廠「Star」的字樣拿掉就更完美了。
不過全車只出現四個小廠徽,就姑且原諒他吧!

消光漆面配上利曼條紋(Le Mans Stripes),50年代的賽車風格就這樣流露出來了。上面的鍍鉻附鎖油箱蓋,大概是為了現實所做的妥協吧!

做工細緻的單座墊是標配,後坐墊與後座腳踏是選配。畢竟這種車原本就是一個人要去自由自在用的。

左右不同的側蓋,隱約可以看出電池等內部零件的形狀,可能為了彰顯極簡的風格吧。

前後輪的煞車都是配直徑298mm單碟盤與單向雙活塞卡鉗。298mm的碟盤在YAMAHA的街車上還蠻常見,配上也很常見的單向雙活塞卡鉗,求的是柔順的煞車力道。
美式機車因為軸距長,重心低,所以後輪煞車的比例較一般車種高,因此後輪也是配上298mm的碟盤,而不是一般街車常見的245mm~260mm的碟盤。
在這邊順便破除一下流言:假設活塞的直徑相同,對向四活塞卡鉗與單向雙活塞卡鉗的最大制動力是一樣的,只是差在單向雙活塞卡鉗的最大制動力出來的時間比較晚,但也因此可以得到較為和緩的煞車行程。

採用皮帶傳動。雖然皮帶傳動效率比鍊條傳動差,但是其出力比較和緩,保養也簡單許多。

YAMAHA的車一向重視設計細節,看這車尾燈,是一個Bolt耶@.@


超級極簡風格的操作介面與儀錶。


裝上原廠改裝套件的Bolt,使用改裝界常用的黃銅材質耶!


裝上原廠ape hangers handlebars、雙座與馬鞍袋改裝套件的Bolt。看來Star已經準備好許多套件給車主改哩!
台灣會引進嗎?
回覆刪除已經引進普通版嚕
刪除貿易商報價51.8萬
嚇死人的貴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