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0421 翠峰湖


那時候老婆沒帶證件,想說不能辦入山證,就直接騎到太平山莊了。沒想到今天派出所竟然大門深鎖!派出所不知是裁撤了?還是員警休假去了?

這條翠峰景觀道路以前就是大元山林場(註2)聯絡太平山林場的五分車軌道路線,林場關閉後改建成一般道路。十幾年前來時,道路毀損,要進入翠峰湖的唯一辦法就是徒步進去。還好當時精神還算正常,直接選擇放棄...

翠峰山莊有餐廳與住宿服務,不過好像沒有福利社,零食泡麵請自行攜帶,不然就是要在太平山莊補貨。
本來的林道還可以繼續通到樂水或寒溪,但現在狀況不明,而我騎兩百多公斤的車也不想去冒險。於是就此調頭,去翠峰湖晃晃。

這邊的山區常常一過中午,就濃霧罩頂,一片濕濕涼涼的感覺,跟山下的烏煙瘴氣相比,這裡簡直是人間仙境。
打開喇叭聽聽,這人間仙境的聲音。



事實上,許多古早時代興建的階梯,就是採取類似的工法。以前人們就地取材,反而兼顧了自然。現在台北花博,反而把許多原本的草地,改建成場館與水泥步道,雖號稱是綠建築,但我實在不曉得把原本的綠地抹除,何綠之有?





翠峰湖這一代,太平山、三星山、望洋山、大元山等地區,是台灣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,氣候潮濕,是蘚苔大量生長的好地方。林地上滿滿的都是蘚苔,好像一片綠色的地毯鋪在地上!看起來好舒服...

這條環山步道,是我走過最用心的步道,不僅步道形式盡量不干擾破壞環境,沿途還設置了相當多的解說牌,走完一圈,等於是上了一堂很豐富的自然課程。








行程建議:
1.這條步道我以急行軍的速度,在兩個小時內走完,扣除拍照時間,大概只休息了不到五分鐘吧!大家要來這邊走走,建議撥個三至四個小時,會比較恰當。
2.這條步道不好走,太平山這裡很潮濕(這才能孕育檜木與扁柏啊!),使得步道有點濕滑,加上以生態考量為先的步道形式,讓這步道走起來有些難度。不過只要放鬆心情、放慢腳步地體會這大自然,這條步道還是可以老少咸宜的!
3.太平山這邊大約中午過後就開始瀰漫著雲霧,因此建議中午前開始走會比較恰當!
4.要特別注意一點,這條是「環山」步道喔!不是環湖步道,所以只有一小段看得到翠峰湖。此外,這條步道的起點與終點隔著一段距離,靠著柏油路串接起來。
當天總共騎了快四百公里的路,加上急行軍了兩小時,真的是夠操的了!
註1
翠峰湖發現的很晚,甚至連原住民也不知道這一個湖泊。一直到1960年代才被林場工作人員發現。
當時命名為「埤仔」,後來冠上附近的地名而為「晴峰埤仔」。大元山工作站主任林木溪先生與員工覺得此名有點不雅,於是又改為「晴峰湖」 ,最後一任工作站主任林清池先生又將之改為「翠峰湖」,一直沿用至今。
而晴峰與翠峰,都是附近山峰的名字。翠峰是大元山區,少數保留原始林相的地方。
註2
翠峰湖位於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,但翠峰湖與太平山莊還是有十數公里之遙。
太平山林場在日治時代就已經開採,翠峰湖所在的大元山林場於1942年才設場,1943年開採,一直到1974年才裁撤。兩個林場是各自獨立的,大元山林場有自己的運輸系統,大約沿著現今的古魯林道路廓,用索道與五分車運到山下的寒溪,再由卡車載往羅東。到了1973年,大元山五分車晴峰線與太平山五分車三星線接軌,才改而使用太平山林場的運輸系統。唯此時大元山林場已枯竭,隔年即招裁撤。
延伸閱讀
大元山林場及翠峰湖往昔的人文事跡
20100210 太平山
那輛車是什麼車種@@?
回覆刪除Re: 匿名 <505461177740812179>
回覆刪除YAMAHA FZ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