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0421 翠峰湖


兩個月前,在太平山上想起十幾年前未完的翠峰湖(註1)之旅,當時就下定決心,短時間內一定要來跑一趟。在70天之後,我終於到達了翠峰湖,一個十幾年前錯過的地方!


兩個月前看到這個派出所,讓翠峰湖這三個字又出現在我腦中。
那時候老婆沒帶證件,想說不能辦入山證,就直接騎到太平山莊了。沒想到今天派出所竟然大門深鎖!派出所不知是裁撤了?還是員警休假去了?

現在這條到翠峰山莊的道路已重新整修,並改稱翠峰景觀道路,全長16公里。
這條翠峰景觀道路以前就是大元山林場(註2)聯絡太平山林場的五分車軌道路線,林場關閉後改建成一般道路。十幾年前來時,道路毀損,要進入翠峰湖的唯一辦法就是徒步進去。還好當時精神還算正常,直接選擇放棄...

翠峰景觀道路的終點就是這翠峰山莊嚕。
翠峰山莊有餐廳與住宿服務,不過好像沒有福利社,零食泡麵請自行攜帶,不然就是要在太平山莊補貨。

本來的林道還可以繼續通到樂水或寒溪,但現在狀況不明,而我騎兩百多公斤的車也不想去冒險。於是就此調頭,去翠峰湖晃晃。

翠峰山莊旁的翠峰湖環山步道停車場。
這邊的山區常常一過中午,就濃霧罩頂,一片濕濕涼涼的感覺,跟山下的烏煙瘴氣相比,這裡簡直是人間仙境。
打開喇叭聽聽,這人間仙境的聲音。

本來沒有計畫走環山步道的,但看到這片風景,就忍不住一直走下去了。反正標示牌寫著這步道只有3.8公里,以我的腳程大概只要兩個小時即可走完。應該還可以在天黑前回到台北吧?!

沿途的步道形式,因著地形與植披的關係,有好多種不同的樣子。

這是目前最常見的生態步道工法,以木頭、碎石、木屑鋪成。
事實上,許多古早時代興建的階梯,就是採取類似的工法。以前人們就地取材,反而兼顧了自然。現在台北花博,反而把許多原本的草地,改建成場館與水泥步道,雖號稱是綠建築,但我實在不曉得把原本的綠地抹除,何綠之有?

比較和緩的地方,就直接鋪上廢棄枕木。

還有這種我沒看過的枕木加鋼筋步道。

原始檜木林裡樹根很多,森林底層的動植物也很多,為了保護植披,這裡就改成這種圓木步道了。

生態步道旁顯現出一片欣欣向榮,我最喜歡這種翠綠色嚕....
翠峰湖這一代,太平山、三星山、望洋山、大元山等地區,是台灣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,氣候潮濕,是蘚苔大量生長的好地方。林地上滿滿的都是蘚苔,好像一片綠色的地毯鋪在地上!看起來好舒服...

大家來這邊,可不要辜負了規劃者的用心啊!
這條環山步道,是我走過最用心的步道,不僅步道形式盡量不干擾破壞環境,沿途還設置了相當多的解說牌,走完一圈,等於是上了一堂很豐富的自然課程。

咦...怎麼有人亂丟衛生紙?...

仔細瞧瞧,原來是長在高處的台灣杜鵑。

剛剛在來的路上,我還以為森林裡那一坨一坨的是桐花咧!原來都是台灣杜鵑啊!

台灣杜鵑很多都是依附在別的樹種上,跟一般我們在平地看到的杜鵑花不一樣。三、四月是台灣杜鵑的盛開期,要看的人明年請早!

很威嚴的檜木殘幹。翠峰湖這邊幾乎看不到老檜木了,多被後來造林的日本柳杉與小檜木所取代。很難想像當初這邊都是參天檜木的景致!唉....

環山步道走了一個多小時,才終於瞥見翠峰湖。

雖然現在是枯水期,但在台灣杜鵑的襯托下,躲在雲霧裡的翠峰湖還是很美...

翠峰湖曾經是梅花鹿、山羌與台灣黑熊的重要棲地,甚至有為數龐大的青蛙。但現在的一切都消失了,唉....

行程建議:
1.這條步道我以急行軍的速度,在兩個小時內走完,扣除拍照時間,大概只休息了不到五分鐘吧!大家要來這邊走走,建議撥個三至四個小時,會比較恰當。

2.這條步道不好走,太平山這裡很潮濕(這才能孕育檜木與扁柏啊!),使得步道有點濕滑,加上以生態考量為先的步道形式,讓這步道走起來有些難度。不過只要放鬆心情、放慢腳步地體會這大自然,這條步道還是可以老少咸宜的!

3.太平山這邊大約中午過後就開始瀰漫著雲霧,因此建議中午前開始走會比較恰當!

4.要特別注意一點,這條是「環山」步道喔!不是環湖步道,所以只有一小段看得到翠峰湖。此外,這條步道的起點與終點隔著一段距離,靠著柏油路串接起來。

當天總共騎了快四百公里的路,加上急行軍了兩小時,真的是夠操的了!


註1
翠峰湖發現的很晚,甚至連原住民也不知道這一個湖泊。一直到1960年代才被林場工作人員發現。
當時命名為「埤仔」,後來冠上附近的地名而為「晴峰埤仔」。大元山工作站主任林木溪先生與員工覺得此名有點不雅,於是又改為「晴峰湖」 ,最後一任工作站主任林清池先生又將之改為「翠峰湖」,一直沿用至今。
而晴峰與翠峰,都是附近山峰的名字。翠峰是大元山區,少數保留原始林相的地方。

註2
翠峰湖位於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內,但翠峰湖與太平山莊還是有十數公里之遙。
太平山林場在日治時代就已經開採,翠峰湖所在的大元山林場於1942年才設場,1943年開採,一直到1974年才裁撤。兩個林場是各自獨立的,大元山林場有自己的運輸系統,大約沿著現今的古魯林道路廓,用索道與五分車運到山下的寒溪,再由卡車載往羅東。到了1973年,大元山五分車晴峰線與太平山五分車三星線接軌,才改而使用太平山林場的運輸系統。唯此時大元山林場已枯竭,隔年即招裁撤。

延伸閱讀
大元山林場及翠峰湖往昔的人文事跡
20100210 太平山


留言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言或發表意見,不過要理性、不做人身攻擊。
不當留言將會直接刪除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納智捷車機安裝使用Apple Carplay (U5、U6、S3、S5之12吋螢幕第一版軟體車型)

引擎的冷卻方式:氣冷、油冷與水冷

汽機車四行程引擎介紹1:基本原理與架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