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創DUCATI王朝的兩員大將之一: DUCATI 916

開創近代Ducati王朝的916,不僅影響往後Ducati的設計理念,也對於現代仿賽車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
DUCATI 916,誕生於90年代初期的1994年。

先說說90年代

90年代接替著80年代的飆車文化,無論日本或台灣,飆車文化重傷了機車在人們心中的印象,也連帶改變了機車市場的結構。
 
90年代是日本車橫行市場與賽車廠的年代。許多歷史深厚的歐洲車廠,在日本車夾攻,加上經營不善的影響之下,紛紛倒閉或被併購。
 
在這樣一個紛擾的年代下,剛被CAGIVA併購沒多久的DUCATI,推出了兩輛影響DUCATI很深的車款,1993年的Monster與1994年的916。
 
Monster大量使用現有車款的零組件,進而壓低成本與售價,並以純粹的騎乘樂趣,擄獲了許多騎士的心,不錯的銷售量讓Ducati擺脫了財務的窘境。

Less is More, Less is Monster!


Monster成功(賺到錢)後,接下來就要建立名聲了!就像現在的Porsche,靠著一票SUV賺大錢,好維持研發跑車與參與賽車的花費。Ducati參與賽事建立名聲的重責大任,就由916接替888上場哩~

一台車很賺錢,一台車培植了品牌形象,造就了現在的DUCATI王朝。


本文主角 Ducati 916,我最愛的經典啊!

916是義大利傳奇機車設計大師Massimo Tamburini所設計的,許多承先啟後的概念,深深影響之後的機車設計。
 

機車設計大師Massimo Tamburini,是BIMOTA三位創辦人之一,後來在CRC(Centro Ricerche Cagiva)任職,設計了Ducati、Cagiva、MV Agusta一些車款。

MV Agusta F4,也是Massimo Tamburini的代表作之一,1997問世到現在,外型幾乎都沒改過,在兩年一改的仿賽車界裡,絕對是一個經典!在F4身上也可以看到916的影子。本圖為Senna紀念版。
1994年推出的Cagiva Mito 125(Evolution I),根本就是916的複刻版本,也是Massimo Tamburini所設計。猴王Valentino Rossi在1994年騎著Mito工廠賽車,贏得義大利125錦標賽冠軍!當時年輕猴王的車號是26,不是大家熟悉的46。隔年猴王就轉投Aprillia參加錦標賽,再隔年(1996)加入GP125賽事,開啟猴王傳奇嚕!

Ducati 916的設計


Ducati 916的引擎與車架、外殼主要線條,主要是由Ducati 888發展而來,而有些新穎的概念,則是從Honda NR 750身上所擷取。可以說Ducati 916是Ducati 888與Honda NR 750的小孩啦!


Ducati 888,是Ducati 851的進化版本,916的引擎與車架再由888研發而來。在外觀上,從油箱線條到側整流罩的通風口等,916與888兩者有極大的相似性。

1992年發表的Honda NR750,在當時可以說是黑科技盡出的高性能機車,其名字NR(New Racing)就代表著為了賽事所投注的努力。有著空前絕後的橢圓形汽缸與活塞、鈦合金曲軸、PGM-Fi噴射系統、數位儀表、後單搖臂、尾置雙出尾管等顛覆當代的設計。在外型方面,Honda找來CRC合作,Massimo Tamburini也有參與NR 750的設計,很多元素被Massimo Tamburini注入到了916身上!

從上面Ducati 888與Honda NR750的照片,可以看出Ducati 916從兩者身上獲取絕大部分成功的設計。
 
引擎:發展自888的Desmoquattro引擎,使用Ducati招牌的Desmodromics氣門機構,Desmodromics不使用一般的氣門彈簧來將氣門復位,而是用兩個凸輪與連桿來啟閉氣門,少了氣門彈簧,減少引擎動力的耗損,並有助於高轉速時的氣門控制。這氣門系統一直沿用到現在,目前只有2020年的Multistrada V4,為了延長保養的時程,採用氣門彈簧的設計。

916的V2引擎維持著90度汽缸夾角(因此也稱為L2引擎),藉由將行程從64mm加大到66mm,使排氣量由888cc提升到916cc。這引擎讓Ducati有著狂暴的加速性,是其稱霸賽道的重要武器之一。

此外,這V2引擎的寬度很窄,讓916有著纖細的車身,大大降低了風阻。


車架: 鉻鉬合金鋼材質的桁架環抱式車架,也是Ducati的經典招牌 ,車架基本構型一直沿用到1098,直到2012年的1199 Panigale之後,這種車架才從Ducati的高性能仿賽車中退役。


後單搖臂:鏈條傳動的車,最早使用後單搖臂的是Honda RC30,這種設計有助於在賽場上快速更換後輪,也有很好的視覺效果!Ducati想要稱霸WSBK,於是也用上了後單搖臂。


尾置雙出尾管:四行程的車,第一台用上尾置雙出尾管的是NR750。前面提到的RC30,是將排氣管放在左側,雖然換輪胎很快,但保養鏈條就累了。NR750將原本一大根消音器,改為兩隻小消音器,塞到尾巴裡面成為尾置雙出尾管,這樣可快速保養調整鏈條與更換輪胎,還能將車體重心維持在中央,增加穩定性並提高過彎反應。Ducati想要稱霸WSBK,於是也用上了尾置雙出尾管。


瞇瞇眼頭燈與衝壓進氣口:當時的流行是雙圓頭燈,日本四大車廠的750cc仿賽車全部是這樣的設計,台灣第一代FZR150也是有著兩隻大眼睛。NR750首先使用瞇瞇眼大燈,916也跟著採用這設計,搭配著大燈下方的衝壓進氣口,讓車子彷彿有著侵略性的眼神,很適合殺氣騰騰的仿賽車,深深影響往後的仿賽車設計。

Ducati 916在同年代賽場上廝殺的Honda RC45(RVF750),有著當代標配的雙圓形頭燈,車體感覺比916臃腫許多,這些都是當年仿賽車的主流造型,由此可知,Ducati 916有多麼的前衛哩! 


1995年916推出Senna版,紀念F1一代傳奇車手:Ayrton Senna。



1997年,916廠車排氣量升級為996,車名因此改為996。

916車系有個尾高頭低的低俯姿態,非常有侵略性。會有這姿態,一方面是尾置排氣管的影響,另一方面是L2引擎的關係。

L2引擎的後汽缸頂著座墊前端,讓座墊偏高偏後,加上L2引擎的重心也偏後,使得前輪荷重較低,因而需要這種前俯的姿勢來幫助騎士將重心往前移動,來增加前輪荷重以增加抓地力,造就了Ducati有名的「斯巴達騎法」:要積極地來控制重心的騎法。

一直到1199 Panigale調整L2引擎汽缸角度,並採用底置式排氣管來促使集中重心,騎乘姿勢才變得較親民一點!
2001年,916車系末代車款998問世,同時簡化了型號,916與996有五個型號(Monoposto、Biposto、Strada、SP、SPS,916還有一個紀念版本Senna),998簡化成三個型號:998、998S、998R,往後的DUCATI仿賽車開始遵循這個命名原則。




騎著916車系痛宰日系車的Carl Fogarty。當時的Superbike賽場上,堪稱是「DUCATI大軍壓境」的盛況。

在1994年至2001年916車系參與WSBK的八年中,如秋風掃落葉般囊括了六個世界冠軍(1994、1995、1996、1998、1999、2001)。這也奠定了DUCATI在車迷心中不敗的品牌形象。

916成功的設計與顯赫的功績,使其成了Ducati的經典,被供入了博物館。圖中為851、888與916,都是開創Ducati輝煌賽事成績的功臣,後方正中央為他們的心臟,Ducati第一台水冷8V的Desmoquattro引擎,是現在所有Ducati高性能引擎的鼻祖。


Ducati916系列的繼承者:Ducati 999,實力一樣頂尖,但因為背離「經典」的設計,讓Ducati車迷非議。

一輛成功到被視為經典的車子,都會讓後繼車型的設計師感到無比壓力,常常會招來負評,最有名的例子就是Porsche 996,當然還有Ducati 999。(還是因為車名都是99X的詛咒?!)

說真的,我覺得999也蠻美的,那獨一無二的縱列式大燈、很機械感的後雙搖臂,999的設計精神就是要突破916,如同916想要突破888的傳統一樣,而且999的實力也非常堅強,參加WSBK的五年中,也拿下了三個世界冠軍,尤其FILA塗裝的999,也是一個時代的代表。

999廠車的FILA塗裝,也是時代經典。


無奈的是916太成功了,其設計元素深植人心,讓999招致不少爭議,所以在999下一代的1098上,Ducati趕緊讓「經典」元素回歸,而且還一路演繹發展至現代的Panigale。

回歸916設計精神的1098,就像Porsche 997趕快回歸911精神一樣!

身為經典車款的916,廠商當然不會放過,繼續打著他的名號來推出紀念版本。尤其是現在,可能是設計師靈感枯竭,或是車廠經濟壓力大,一票兩輪、四輪車廠都在自家博物館裡面找靈感,推出一堆向經典致敬、讓消費者荷包枯竭的型號。

2019年適逢Ducati 916的25歲生日,Ducati推出了限量500台的Panigale V4 25°Anniversario 916,並找來傳奇車手Carl Fogarty和他的老搭檔916,來與Panigale紀念版代言合照一下,感覺這生意是穩賺不賠啦!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,Panigale不脫濃濃的916經典設計元素。

這就是經典的價值!






本文原發表於2009年,於2021年增補資料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引擎的冷卻方式:氣冷、油冷與水冷

納智捷車機安裝使用Apple Carplay (U5、U6、S3、S5之12吋螢幕第一版軟體車型)

汽機車四行程引擎介紹1:基本原理與架構